近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携手基层区政府共同打造副中心新乡建,在通州区探索“政策赋能—技术下沉—产业整合—运营增值”的“一户建”乡村振兴全周期服务创新模式启盈优配,打造“共筑舍”老房改造项目,高质量推进北京市百千工程。
5月23日,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樊淑玲应项目邀请前往通州区沙古堆村和儒林村参观调研。同行考察调研人员有:项目发起及策划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战略与企业发展部主任王正,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洋及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公共建筑装饰工程分会秘书长罗胜等企业与基层政府领导,对“共筑舍”项目创新社会投资模式开展调研。项目将采用政府规划管控、镇平台公司合规流转、央企整合社会投资的协同机制,吸引城市消费群体投资乡村院落。计划陆续推出约60个签约院落,总投入的2400万元将用于房屋加固、设施增设等,建成后用于民宿等业态启盈优配,预计单个院落年营收约15万元,60个院落20年总计营收约1.8亿元,将带动乡村消费,促进产业多元化。
沙古堆村作为通州区乡村建设典型,在环境整治等方面成果显著。村内老房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砖木结构居多,超半数存在屋顶渗漏、墙体开裂问题,村民对老房改造诉求集中在安全加固、功能升级与成本可控,超60%家庭倾向“政府补贴+企业垫资+分期支付”模式。儒林村老房改造则聚焦于与当地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融合,力求实现建筑改造与文化保护的有机统一。
据王正主任介绍,目前“共筑舍”项目已完成50余村300余处院落信息建档,首批40户完成委托书签署。改造环节通过整合轻钢龙骨、智能家居等模块化产品库,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15%-20%,设计师全程驻村保障方案落地偏差率<5%。后端运营引入属地物业托管,探索民宿康养等业态利润共享;项目将解决以往老旧改模式堵点,通过政府平台公司签署三方合同保障交易合规,对接乡村振兴补贴与低息贷款解决资金难题,联合装饰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建材集采平台,发起“设计师下乡计划”激活人才资源。今后将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开发AI辅助设计云平台,筹备乡村资产交易所探索租赁权证券化路径。
“共筑舍”项目通过多方协同与创新投资模式,有望推动乡村成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价值高地启盈优配,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及相关单位将继续关注项目进展,为乡村振兴发挥作用。
顺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